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石茭
2021年5月18日开始,为期3个月的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远程临床研修项目已接近尾声,时间飞逝,有太多不舍,但终有结束的一刻。非常感谢能够有这个机会,在全球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能够远程学习,以这种特殊的近距离学习模式,和来自全国不同医院的同道、老师和主任们,在细心的教学辅导和安排下,与美国圣十字医院Dr David Bianchi 教授,Johns hopkins医学院的Dr Raj Mandal教授进行学习。短短3个月,每周两次课堂的学习,从耳鼻喉头颈、甲状腺疾病等相关基础知识、手术观摩与演示、病例分享、门诊接诊以及基础研究等方面都进行相关的学习,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专业提高和未来的进步都有了很好的提升。
1.了解美国医学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世界顶级的私立大学,霍普金斯医学院,在医疗、科研及教学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拥有卓越的医学科研人员、医生、护士、技师、各种临床专科的专家,还拥有一所医学院、三所附属医院,和一些为本地、国内以及国外病人服务的延伸项目。120年前,霍普金斯就具备了国际合作的传统。如今在霍普金斯国际组的支持下,约翰·霍普金斯医学组参与了多项国际性投资项目。霍普金斯国际组还利用教职人员的知识与经验,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卫生组织提供咨询:与全世界的同道们分享知识,不断创新,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
2.Dr David bianchi 教授
Dr David Bianchi是一位让我们欣赏和敬佩的教授,从事耳鼻喉头颈专业几十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教授,并在临床中教授医学生和外科住院医师。Bianchi 教授一直在蒙哥马利县私人诊所执业,自 1992 年以来一直在当地所有医院任职。他目前在 Silver Spring 的圣十字医院、贝塞斯达的郊区医院、NIH 和 Walter Reed 工作。他是美国外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会会员,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会员。Dr David Bianchi的手术细致完美,而且涉猎范围广。他不仅擅长耳鼻喉头颈疾病,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还擅长小儿耳鼻喉疾病,是一位内科外科兼修的优秀教授。他在专业上严谨出色,教学过程中,他会细心的兼顾到我们的语言问题而放慢语速,耐心细致的与我们交流,遇到一些中美医疗的差异问题,也会虚心的向各位学员们请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和善和谦虚。我们远程观摩了教授的门诊接诊,因为美国很尊重每一个患者的隐私和知情权,他都要提前与病人交流,得到他们的允许,才让我们远程观摩。在接诊中,他会很细致认真的跟患者交流他们的所有疑虑,这种认真的态度也给我一点触动。手术过程中也会细致的讲解知识注意点等等。工作之余,他私下也很会享受生活,会出去度假休闲放松。听到我们中国医疗的繁忙和现状,会很吃惊,同时也会虚心请教我们某些疾病是不是有我们传统医学的一些特殊治疗方式,跟大家“取经”。学习期间能遇到他,让我们受益良多。也让我们对美国同行的工作方式、环境等有了新的认识。
3.Dr Raj Mandal 教授
Dr Raj Mandal 是一名头颈部癌症外科医生,擅长头颈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包括上呼吸消化道、唾液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以及皮肤肿瘤。他同时还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金梅尔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所头颈癌免疫疗法研究项目的主任。他擅长使用免疫疗法治疗和研究晚期头颈癌。=研究工作包括免疫治疗反应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免疫治疗癌症护理。教授给我们讲了两次专题课,讲了癌症的免疫治疗相关知识。Dr Raj Mandal 教授是一位严谨认真且谦虚的教授,能够做到临床和科研都很出色,也是让我们中国学员非常崇拜的一位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本身就是医学神殿,能够如此近距离的跟这个领域的大咖学习,也是非常荣幸的。
4.导师Dr. Rajan
Dr. Rajan是我们课程的导师,也是“中间联络员”,一口流利的中文,让我们的学习变得不困难,因为遇到很专业,我们跟教授们的交流和有问题的时候,他就扮演了我们的翻译家,也带领我们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有的问题,他不确定的都会认真的课后帮我们解决并查阅资料,把资料分享给我们,Dr. Rajan是Internist/physician(primary care doctor),相当于国内的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也是全能的医生。感谢这3个月的指导。
5.关于美国的医疗和医患关系
通过远程的课程学习和远程参观,感受到了美国医疗的特色。由于人口不多,相对医疗资源富裕,患者可以选择的多,医院或者私人诊所就诊,实行预约制,医生接诊患者数少,这些都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教授门诊接诊患者,有时间进行充分的病情询问和医患沟通,对各种族、各国籍、不同肤色、贫富的患者均耐心无分别的接待。病患及家属对医生基本是充满信任,医生也提供多种治疗方案供患者及家属选择(包括贵重药品、西药、针灸、康复治疗等)。即使有患者对其他医生的手术方案及效果不满意,甚至由其他医生患者的代理律师询问医学专业问题。门诊治疗前的沟通就可以与患者建立充分信任的医患关系,以及医生会详细解释治疗过程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了患者的疑虑,可见美国同行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保护。中国医生在工作中每天需要接待的病人多、工作量大、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等问题,美国式的医患关系、同行关系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6.疫情下的新型学习模式
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出国交流学习受限,在此条件下的远程诊疗新模式对于我们与国际的交流也起到了作用。线上以及远程的学习可以提供特殊情形下的学习,对于我们也是非常有利的,通过这次学习所认识的教授和国内同行,相信在未来仍然可以以此模式进行沟通交流。
7.我们的医疗特点及未来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我们的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每日接诊病人数远多于美国医生,临床经验极为丰富。交流中教授们知道我们有的医院有的医生每日接诊患者数量,以及每年的手术数量都很吃惊,也想着未来到中国参观感受我们的医疗环境。而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可以侧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临床数据的收集,未来可以在国际上交流的内容其实是很多的。随着中国医学检验、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的发展壮大,中国医生的临床诊断水平,无论是从分子诊断还是多功能影像诊断、临床分析等都值得与国际共享。局限于医学水平口语表达,中国临床医生往往不能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本次华盛顿大学医院研修项目,让中美医学同行有了面对面的医学交流的机会,希望这种中美交流机会将来会越来越多。加强我们自己的学习,未来也可以更多的与全世界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进步。
8.结语
感谢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组织了这次美国远程临床研修项目,为大家的国际学习交流打开一扇窗,探索出新的学习模式。感谢导师团队,传递医学理念,传播医学技术,让医学更有生命力。我们更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通过线上学习,必然在医疗教研上传承理念、践行技术,为更多患者、医学生带来福利。
感谢我们一起学习的各位老师们,期待疫情之后,与各位导师、同学和组织者在线下见面,也会推荐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来。